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刊登我校校庆专文弦歌不辍六十载——写在唐山学院校庆之际
(编辑:唐山学院 日期:2016年09月14日 浏览:次
加入收藏
)
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刊登我校校庆专文《弦歌不辍六十载——写在唐山学院校庆之际》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0日] [点击数:]
2016年9月10日,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刊登了题为《弦歌不辍六十载——写在唐山学院校庆之际》的长篇通讯报道,向唐山人展示了作为地方大学的唐山学院如何风雨兼程六十载,铸就今日辉煌;如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家乡。下面是劳动日报刊登的全文内容:
弦歌不辍六十载
——写在唐山学院校庆之际
(本报记者 赵珺 通讯员 杜宇 张莉)在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素有“北方瓷都”之称的唐山,坐落着一所洋溢着浓厚文化氛围与青春活力的大学——唐山学院。
时光荏苒,唐山学院已走过了60个春秋。60年流光溢彩的画卷,60年铿锵有力的歌唱,校园里的每一尊雕塑、一块石、一座碑、一片林,都蕴含着学院“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的精神,承载着唐院人的奋斗与追求。
今年9月10日,这所以服务唐山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地方高校迎来了六十华诞,并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
唐山学院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从118到2万
唐山学院共有6个校区,占地1038亩,校舍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校园内环境优雅、设施完善,为2万多名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而60年前,学校的前身唐山市业余工学院创办伊始,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教室,只有办公室主任和秘书2名专职职员,设有4个专业,所有教师均由唐山铁道学院教师兼任。
1956年春,为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唐山市第一届党代会决定成立“唐山市工业夜大学”。1956年9月10日,首届118名学员阔步迈进这所河北当时唯一的工科业余高等院校,与此同时,学校更名为唐山市业余工学院。从创建到1969年停办的13年间,学校先后开设11个专业,培养人才3158人。
1980年7月,唐山市业余工学院恢复招生。1983年3月,在全国城市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热潮中,唐山职业大学正式成立。1984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唐山职业大学与唐山市业余工学院合为一体,实行联合办学。1985年6月,唐山职业大学更名为唐山大学。同年9月,西南交通大学在唐山建立分校,并与原有上述两校实行联合。1989年10月,学校整体迁入华岩北路新校区。
1992年7月,学校更名为“唐山高等专科学校”,正式纳入了全国普教序列。1996年,学校成功实现了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办本科专业。2002年3月4日,唐山高等专科学校与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唐山市职工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普通本科学校——唐山学院。2006年6月,唐山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办学层次实现了质的飞跃,2014年底和2015年,随着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唐山市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实质性并入唐山学院,学校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60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还积累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如今的唐山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学科,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开设40个本科专业和40多个专科专业。
学校拥有先进的校园网和与专业教学配套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318万元,藏书114万册。教职工总数1419人,其中专任教师95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达到40.8%。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优秀、模范教师4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同时,学校还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王梦恕等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60项,科研经费累计1500多万元。承担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项目379项,教研基金累计100余万元。学校教师共获得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87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被确定为河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学校率先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开设了“茅以升班”,探索建立工学互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新途径。本专科新生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和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唐山人民自己的大学
土生土长60年,这是一所唐山人民自己的大学。它始终不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始终坚持立足唐山、融入唐山、服务唐山的办学宗旨,始终关注并倾力于唐山的发展与建设。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学校明确了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地区的办学定位,突出坚持应用型、地方性两大办学特点。”唐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志安介绍说,唐山是华北重工业基地,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专业设置与唐山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学校的硅酸盐、工民建、企业管理、工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均以众多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作为设置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又根据唐山市高新技术的发展,增设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专业。2002年升本以来,学校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设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物流管理、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以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充分考虑与唐山各行业、企业对接,构建企业课程嵌入、工学结合、定向培养、冠名培养等多样化的协作育人培养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按照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路,科学、规范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提升服务唐山地方经济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学校倡导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互动承担横向科研项目,提升为唐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杨志安自豪地说:“我们的唐山籍学生不足7%,但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唐山、服务唐山,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和知识贡献。”
建设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当一道道难关被奋力攻克,当一次次飞跃被校史铭记,唐山学院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办大学。
“办大学是时代要求,是大势所趋。”杨志安表示,今年是学校的甲子校庆之年,又恰逢“十三五”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河北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也为河北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为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升层次、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学校确立了建设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即在“十三五”期间,自己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然后再用几年的时间升格为大学。
这是一场考验实力和魄力的挑战。如何办大学,出路在哪里,特色是什么?杨志安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教师队伍是软实力,是核心要素。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专业特色的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都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升层次的首要任务是争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一方面,继续深化与西南交通大学的合作,积极与其他知名和重点院校合作,增加培养人数,壮大导师队伍;另一方面,集合精兵强将,提高优势专业建设水平,稳抓稳打,自主申报。”
杨志安强调,“以工为主”是我们的特点,体现特色最终还是要在专业上。学校多年办学历程中,多次重大事件都与西南交大息息相关,学校开办的各个专业中至少有十个与交通有直接关系,如土木工程桥梁方向、车辆工程、物流工程、新能源、电车等,经过系统的专业整合,可以打造出区别于地方其他院校的鲜明特色来的,这才是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杨志安介绍说,“十三五”时期是学校抢抓机遇、朝着建设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这一战略目标大踏步迈进的有利时期。学校确立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目标定位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搭建应用型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省内知名应用型高校;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成区域科技创新、应用转化和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构建开放合作的办学格局,搭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化办学与合作能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未来征途中,唐山学院将坚持植根唐山、服务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不断传承,开拓,前行。
(宣传部供稿;责任编辑:张莉)
下一篇::我校隆重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