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河北高校

李奎良教授在董子讲坛开讲“魅力董学”

时间:2016年07月18日 信息来源:衡水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董子讲坛是由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学报编辑部、团委和宣传部联合推出的高端学术讲坛。它依托董子文化,旨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董子讲坛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2016年7月13日上午李奎良教授为董子学院专兼职教师作了专题讲座——“魅力董学”。李奎良教授是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他从事董仲舒研究多年,在读大学期间即开始发表董学研究的文章,近期又在《衡水学院学报》“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发表了《董仲舒新儒理论构建过程的启示》,引发学界力赞!

李奎良教授从五个方面高屋建瓴地分析了董学的魅力及董学的时代价值:

一、历史向度的考察

李教授首先梳理了历史上对董学的评价,指出对董学的评价历来有褒有贬。作为与董仲舒同时代的司马迁,其评价值得引起特别注意。《史记•儒林列传》中称董仲舒“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并且指出了董仲舒勤奋、廉直的品格特征;东汉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为群儒首”;《白虎通义》中则大段引用《春秋繁露》中的原话,受董仲舒思想影响颇深;古文经学大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王”的解释也是引用董仲舒的原文“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王充虽和董仲舒思想多不相合,但仍赞其“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南宋朱熹也十分推崇董仲舒,将董仲舒的“正谊明道”写入白鹿洞学规。从某种程度上说,朱子的义理之学发端即在董子。清代康有为推崇董仲舒,他的《大同书》《孔子改制考》中很多观点都是来自董仲舒,如三世说,三统说。此外,对董仲舒否定性的评价也不少,如唐代的柳宗元、清代的实学派都对董仲舒持批判态度,李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对董仲舒思想的误解。

李教授又将董仲舒与孔子、朱熹、王阳明进行了比较。

董仲舒与孔子的学术品格有所不同。在对待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上,《春秋》对所见世“微其辞”,对所闻世“痛其祸”,对所传闻世“杀其恩”,这和《论语》中孔子“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行危言孙”的思想是一贯的。孔子谨

言,董仲舒直言。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批判汉兴七十年以来的弊端,也指出汉武帝的过失,所以他的仕途一直不顺利,不受重用。

董仲舒与朱熹在认识论和义利观上都有所不同。在认识论上,朱熹强调“一草一木皆含至理”,因此要格物致知,比较重视直接经验;董仲舒侧重对已经形成的文化成果加以分析研究,“以比贯类”,注重间接经验的总结。在义利观上,董仲舒主张“利以养体,义以养心”,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董仲舒与王阳明的认识论也有差别。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致良知”,主张通过内省提高道德水平;董仲舒主张通过对先贤文化成果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其认识方法更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

李教授通过历史向度的纵向考察,指出董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二、从《春秋繁露》的体系谈董学的魅力

李教授从横向角度剖析了《春秋繁露》一书的体系,详细解读董学的魅力。现行《春秋繁露》共70卷,82篇。其中3篇为缺文,实存79篇。李教授指出这79篇的体例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董仲舒解释《春秋》的内容,主要有《楚庄王》《玉杯》《玉英》等14篇;一部分是董仲舒阐述自己理论的部分;还有一些如《求雨》《止雨》等记载董仲舒言行礼仪的内容。

李教授对这79篇中的重要篇章的核心内容、精华思想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评点。《楚庄王》中提出了“新王必改制”的说法,认为“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玉杯》中提出了研究《春秋》的方法论问题,即“合而通之,缘而求之,五其比,偶其类,览其绪,屠其赘”;《王道》中讲了细恶不觉终成大恶的情况;《盟会要》中提到“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十指》中讲了“仁往而义来”;《二端》讲灾异,说明了灾异萌发的根源,指出《春秋》明“二端”之义,意在“贵微重始,慎终推效”;《立元神》中的“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阐明了董仲舒的世界观;《通国身》讲了统治者应该态度谦卑,礼贤下士;《度制》中论述了“调均”的重要性,指出了调均的方法;《仁义法》指出了仁与义的法则、标准,强调“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必仁且智》论述了仁和智的重要性,强调二者必须统一;《身之养重于义》中提出了“利以养身,义以养心”,认为义利不

可或缺;《深察名号》探讨了名实问题,尤其是人性的名实问题,指出了教育的必要性;《基义》讲“凡物必有合”,天地万物阴阳相对的基本原理;《执贽》中讲了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循天之道》主要议论养生之道。综合看这79篇,主要阐述了阴阳论、仁义论、义利论、刑德论、天人论等主要内容。

李教授通过对前两个问题一纵一横的分析,使听众对董学研究有了较为宏观的把握。接下来,李教授为有志于从事董学研究的老师们介绍了董学研究的资料和方法问题。

三、研究资料

李教授推荐老师们阅读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先生译注的《春秋繁露》和我校袁长江教授主编的《董仲舒集》,并且指导老师们还要关注学术界的董学研究成果。

四、研究方法

李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董学研究的经验,提出了“纵横捭阖”式的研究方法。所谓“纵”,就是要阅读几部主要的哲学史著作以及《明清学案》;所谓“横”,就是要关注世界空间的横向联系;所谓“捭”,就是列出条目,分别研究;所谓“阖”,就是研究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他建议老师们从事董学研究要从“捭”入手走向“阖”。

五、董学在历史上的几次劫难

李教授简略梳理了董学在历史上的几次劫难:东汉的谶纬之学,唐代的学者批判,清代康有为的研究因康有为在学界被批判而使得董仲舒遭到连累,文革时期董学被批判为历史循环论、神学论、反对变革等。

最后,李教授指出当今社会精神生活出现两个偏差——文化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而重建文化自信,就需要从董学中挖掘当代价值。李教授鼓励董子学院老师们承担起董学研究的学术使命,组建一支优秀的董学研究队伍,做好董学研究,把衡水学院董子学院打造为真正的董学研究重镇。

 

 


上一篇:我校闫丽琴教授在衡水市五届十七次政协常委会上做大会发言
下一篇:我校师生赴任家坑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佚名 编辑:衡水学院)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